上周日(6月13日),住建部、国土部、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发文,要求各地做好2010~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“十二五”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。按照确定的目标,到2012年末,我国将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;2015年,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。未来5年,我国的保障房继续维持高速建设的态势。
在外界的高期待下,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却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表示,由于政府财力有限,短期内纳入保障房的群体仍然很小,多数人仍将通过市场解决住房。
面临资金困境
这份名为 《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的文件由住建部、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,规定的保障对象为中等偏下收入家庭。
按照 《通知》要求,各地要对2005~2009年各类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保障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,并据此制定下一阶段的规划。这是继住建部针对廉租房、经适房建设,棚户区改造等个别住房保障模式的推进做出规定后,首次将保障房建设规划提到“十二五”规划中。
“政府的资金毕竟有限,能够拉动的保障房建设规模也不会太大。”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资金紧缺是保障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。
按照住建部的计划,从2009年起的3年间,中央财政将投资9000亿元,用于廉租住房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,其余资金则来自地方政府投资和民间资本。
一些地方政府也表示忧虑:按照当前制定的建设计划,在个别贫困县市,保障房建设的支出甚至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。
尽管近期出台的民资“新36条”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,但邹晓云仍然认为,由于保障房建设的收益远低于商品房,民间资本进入保障房建设领域的积极性不会太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