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公租房,一方面在解决民生问题,成为全国的样板,另一方面也在探索城市住房供给体系上走出一条新路,由原来主要由市场提供的单轨制,转变为政府保障和市场供给并举的双轨制。
要让老百姓都有房子住
去年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,市委书记薄熙来作出重要指示:把解决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,作为解决民生问题最为重要的战略措施;住房保障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,要让城乡老百姓都有房子住。
根据这一指示精神,市政府按照“市场+保障”的双轨制原则,提出了“低端有保障、中端有市场、高端有遏制”的住房调控思路,在已采取的五种住房保障形式(廉租住房,经济适用住房,农民工公寓,工业园区工人新村以及危旧房、棚户区、“城中村”改造安置房)的基础上,新推出公共租赁住房,以解决不属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、又暂时买不起商品房的“夹心人群”的住房困难问题。
企业利润冲抵建设本金
据悉,今年第一批的公租房由市国资委管辖下的四大国有企业齐力推进:地产集团、建工集团、城投集团和一家国有大型建筑企业,将分别完成土地准备、资金筹措、建设等任务。
“这些国企发挥的是利益输送功能。”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,公租房项目不收土地出让金和各种税费,并以低价格出租。根据测算,收取的房租和物管费仅够付银行利息,这几家国企投入的建设本金,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“内部消化”,即用企业利润冲抵建设资金投入的欠账。建设完善后,将交给公租房管理局进行管理。
租房让购房变得更理性
“公租房将成为楼市稳定器。”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孙力表示,政策性投资的公租房增加了住房供应类型,有利于调控房屋市场出租价格,抑制部分投资性购房需求,也间接地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。
同时,公租房实行“租售并举”,可以有效缓解购房者,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购房的资金压力,促进整体房价保持在合理水平。
“公租房还有利于居民转变住房观念。”孙力说,当人们有了“租赁住房也是解决住房问题的不错选择方式”的观念后,购房就变得更为理性而减少了盲目性,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新的提高。 记者 陈富勇
公租房选址原则
均衡布局,每个聚居区均有。
公交支撑,有轨道线通过并与轨道站点距离在10分钟左右步行距离。
职住平衡,结合周边产业布局,且产业发展相对成熟。
环境宜居,居住环境较好。
有效出租,住房出租需求较大。
主城约100万市民 2020年可住公租房
“2020年,主城区常住人口预计将达到1000万人,约100万人将住进公租房。”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表示,按照规划,2020年,主城区约需提供33.5万套公共租赁住房;按每套建筑面积35~80平方米计算,总建设规模为2000万平方米左右。
根据规划,今年开工建设1000万平方米公租房。其中,主城区今年开工建设750万平方米,万州等六个中心城市和长寿、璧山两个卫星城开工建设250万平方米。明后年再根据情况,计划安排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。
据介绍,2012年底,主城区将全面完成100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。根据未来十年城市化进程情况,远郊区县也将建设2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。
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表示,2020年主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后,涉及约400万户家庭,估计有20%即80万户,属于无房户。其中,13万户将通过廉租房等住房保障形式解决住房需求,剩下的67万无房户中,一半通过在租房市场解决居住需求,另一半则通过公租房解决居住需求。算下来,主城区可以容纳大约100万人住进公租房。
目前,在主城区一、二环线之间新规划的21个聚居区中,已均衡布局了总规模约2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点。其中,21个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点建设用地,占整个聚居区净用地的4%~5%,居住人口占聚居区总人口的17%~27%。 |